本文为2023四大旗舰(上篇)文字版视频版在这段话下面呦!
本年度四大旗舰投票环节已在各平台同步开启,涵盖几乎所有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,截止目前各平台共收到投票:254867张,其中人气最多的前四位它们分别是:
第一名:HUAWEI Mate 60 Pro+,64643张;
第二名:苹果iPhone 15 Pro Max,46278张;
第三名:SAMSUNG Galaxy S23 Ultra,38310票;
到底谁才能获得2023年度旗舰机皇的称号,我们通过节目全方位测试一起来看。
规格方面,三星可选择的组合最多,从8GB+256GB到最高12GB+1TB不等,共4种规格可选。而华为Mate60 Pro+起步内存就来到16GB+512GB,主要为了和Pro版本做区隔。
价格方面,小米上市5999元的价格最低,在四台旗舰机器型里入手门槛也是最低,不过配置方面需要注意,仅为12GB+256GB;
配色方面,三星选择最多,红、绿、橙、黄、白、灰、黑、紫共有8款配色;
旗舰手机起步价目前都在6000元以上,小米和三星发布时间较早,目前在各电商平台的优惠力度比较大,相比发售价格,小米优惠10-1000元不等;而三星相比发售时的价格下降更多,以12GB+256GB版本为例,三方平台降价幅度来到2400元,8个月价格降了23%;而对比华为Mate60 Pro+加价难求一机的现状来说,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如今的包装主要突出一个“环保”,相对来说国内厂商考虑的还是比较人性化,贴膜以及保护壳都不用你单独购买,到手就用主打一个省心。三星一直以来边框贴膜还是值得表扬的。
充电线材长度方面4台机器都在1米以上,实测华为以及小米的总线长比苹果和三星还要多出1cm。
旗舰手机主打的就是一个辨识度,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品牌以及这台机器的价格,至于颜值往往都要排到辨识度之后。
小米的整体设计思路完全是按照徕卡经典相机进行设计,金属边框延伸到背板处,在增加机身强度的同时,整机更像相机,高规格的摄像头也让机身和镜头凸起了很多,实测机身厚度来到9.37mm,镜头最高处与背板最低处相差5.8mm也是四台机器里凸起最明显的那台;这也导致机身上半部分多出一部分阶梯。
机身最薄的华为,还不到8mm;华为在延续标志性的对称设计上,镜头部分设计更像是Mate 40系列星环设计的放大版;机身结构搭配素皮和金属材质,玄武一体化机身采用大面积的金属材质重量整机重量来到225.4g;但华为较宽的机身也比较少见的,手小的同学握持起来,单手操作确实有些吃力;对比Mate系列普通版,Pro+的背板更多也是对辨识度的增加,比如宣白配色中这一抹黑色,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感觉;
但是,我们手中的这台零售机在左右金属黑色半圆印刷处是有轻微公差。
小米和华为均采用了素皮+金属的设计;抗污能力方面,使用马克笔涂画后,两台素皮机型均可以使用干布擦拭干净,小米素皮质地相比华为更柔软一些,再搭配科技纳米皮更容易清除缝隙中残留的污渍;
苹果依旧是一体化成型的磨砂玻璃盖板,居中的logo,矩形的摄像头模组,采用了钛金属边框,相比不锈钢边框,整机精致质感略有下降;不过此次平直边框采用了更大弧度的处理,使得整机手感提升非常明显;钛金属本身在增加强度的同时,重量也下降明显,实测仅有221.5g,是四台旗舰机型里最轻的。
三星Galaxy S23 Ultra方正的设计,背板与前代ID设计保持一致,镜头凸起也是四台机器中最低的;磨砂的背板采用了环保材料,整机最大的变化就是边框由原来的弧面设计,改为了更为平直的设计,手感一般;而三星Ultra系列的设计,在延续Note系列的基础上,颜值方面个人认为仍旧是最能打的那台。
边框功能性方面,小米和华为在顶部边框处,还保留有红外线开孔,对于有米家以及鸿蒙生态的智能设备来说,配合手机操作起来更为便捷。
iPhone升级点在于由之前的滑动静音改为自定义点按按键,预设8个常用功能,并且保留自定义快捷指令,以完成更多操作;
按键紧实度方面,苹果依旧传承了分体式的单独音量调节按键,并且按键没有出现松动的情况,三星按键较为紧实,华为和小米的表现一般,侧边音量和电源按键均有不同程度的晃动;
其他方面,四台机器均为双卡设计,SIM卡位置除去侧边设计的苹果,三星这是将麦克风以及SIM卡孔位安排在了同侧,内部均做了L型防呆设计。
只有华为目前支持单SIM再配合NM内存卡来扩展手机存储容量,NM卡价格也比较便宜。
屏幕大小方面,华为尺寸来到6.82英寸,比看上去很大的三星实际尺寸还要大一些,这是因为比较圆润的四微曲面设计,从视觉上一定程度的减小了整机的大小,上下手势滑动起来与左右手感一致也比较舒服。
小米20:9的双曲面屏幕,配合较大的R角的方案,让屏幕比例也更显修长;
屏幕R角更小的三星整体显得更为方正,整个视觉震撼程度毋庸置疑,实测屏垂直屏占比也是四台机器里最高的,来到90.7%;
四款机器的屏幕形态各不相同,苹果祖传的 3D 结构光让屏幕形态从刘海变成了如今的药丸;
华为居中三开孔的设计,正面3D深感摄像头组件的加入,让解锁速度更加快捷,并且针对前置区域还有隔空手势操作、主动亮码等一系列玩法。
屏幕参数方面,小米13 Ultra使用了华星光电的C7发光材质,峰值亮度提升明显;苹果依旧采用三星独家定制屏幕,与前代无明显变化;华为Mate60 Pro+供应商应该是京东方;而三星这边使用的依旧是自家顶级的M系列。
像素排列方面,从子像素排列上可以看出苹果和华为的像素排列很像,放大来看华为的蓝色子像素四边切角还是有所区别。
分辨率以及像素密度方面,小米和三星分辨率都来到2K+以上,配合更高的密度,在日常显示文字的精细程度上是比较占优的。
亮度方面,在全屏显示白色图片时,苹果的手动亮度最高,屏幕五块分区平均亮度861.4尼特;其次是华为587.4尼特;三星和小米默认模式和设置下,五块分区平均手动亮度都是513.4尼特。
接下来调整不同色彩模式,华为在调整为鲜艳模式下时,分区平均亮度可以提升至627尼特,相比之前提升40尼特; 小米和三星在亮度设置里还可以选择阳光模式以及额外亮度;三星开启额外亮度后,手动分区平均亮度来到了810尼特左右,提升300尼特左右。全屏显示白色图片时,手动亮度排名由高到低是苹果、三星、华为以及小米。
激发亮度方面,我们模拟户外使用手机,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,看看亮度表现以及持久性。测试中,小米亮度最高来到1370尼特,三星表现其次,来到1210尼特,其次是华为1142尼特以及苹果1073尼特;
持续时间方面,统一测试条件,统一照射亮度,在26℃的环境下,华为的持续时间最短,激发亮度可以维持3分钟左右,接着是小米,比华为多出30秒左右。三星1000尼特最高激发亮度下也仅能维持5分40秒左右,表现最好的则是iPhone,激发亮度维持的时间最长,可以来到12分钟。
但是测试发现,在大家都降完亮度之后的20分钟里,华为的亮度是四台机器中最高的,保持在490尼特左右。
局部峰值亮度,在强光刺激下的6%窗口下,苹果区域峰值亮度可以来到2300尼特以上,其次是小米的1980尼特,无限接近宣传的2000尼特,华为表现略差,仅有1780尼特,但与第三名的三星没有拉开差距。
刷新率方面,四台机器最高均支持120Hz高刷,并且支持动态智能调节;
小米的选项中有针对单独App开启高刷的选项,对刷新率的调节选项更加完善。
屏幕触控体验方面,四台机器的摄像头区域均可以触控,模拟下雨天或者刚洗完手去操作手机,目前各家表现都还不错,只要不是大面积水流覆盖屏幕,几乎都是可以准确操作。
护眼方面,苹果依旧是480Hz低频PWM调光,三星只有240Hz;小米和华为的表现更好,其中小米最高来到1920Hz,华为则是1440Hz。
但是,小米和华为采用的方案不同,小米在高亮度下采用的是类DC调光,低亮度下则是高频PWM调光,而华为高亮度情况下依旧是360Hz低频调光,低亮度采用高频1440Hz PWM调光。
苹果和小米均为顶部独立扬声器设计,华为和三星为扬声器集成听筒方案。
实测扬声器大小方面,小米声音更大,与其他三台机器拉开比较大的差距,其次是华为、三星以及苹果。
通过测试,小米的中高音部分比较突出,层次分明但低音部分略微欠缺;华为和三星整体表现比较均衡,华为低音部分表现参次感不如三星那么分明;苹果的的优势在于低音比较浑厚。
通话降噪,苹果的降噪表现最好,对噪音的处理更为干脆,但苹果降噪的同时,会降低通话音量;其次是华为和三星,表现较差的小米,降噪效果一般。
第三方软件语音通话,表现最好的是苹果,声音清晰明亮,其次是三星以及小米,通话过程中会有风燥掺杂其中,表现最差的则是华为,整体降噪有点过头,几乎无法听到声音;
触感方面,单从硬件参数上来说,苹果没有使用仿生马达,使用SLA,硬件体积也是四台机器里最大的;三星SLA0620在硬件参数上比小米更亮眼,但小米在软件方案的调教更进一步,华为采用的入门款在同系列中也算可以,但整体硬件与旗舰机型对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。
简单总结上篇内容,国际巨头苹果、三星更像是常规升级,反观小米和华为,对比去年可是升级明显,独具吸引力的外观以及进步极大的屏幕素质,也让国产厂商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。
接下来的中篇内容里,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四台手机影像方面的比拼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保持关注!
原创文章,作者:scorpi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xgjw.com/keji/2366/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