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新能源的汽车的火热,以及政策、补贴不断的涌现。
最近2年,越来越多的人,开始着手买车的事宜。
然而,选车这道题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。
就像步入复杂多变的房市,市场的波动和潜在的陷阱,让人防不胜防——甚至会出现车企倒闭的情形。
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?
内行人给出了建议,近两年买车谨记“买大、买多、不买新”,准没错!
这是什么意思呢?
01 买大
这里的“大”指的是那些经过市场考验,拥有坚实技术基础和稳定财务状况的大品牌。
盲目追求车辆的外观炫酷、配置高端,很可能会落得一地鸡毛的下场。
过去五年的市场变化,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明。
回顾2018年,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风口上,新势力品牌多达48家。
而今,这个数字不仅减半,还有许多品牌苦苦挣扎在生存的边缘。
原因何在?说白了就是,造车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譬如,有的企业烧尽了数十亿资金,却未能交付一辆成熟的车。
有的企业虽然营销手段高明,但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,最终难以立足。
更有一些企业,造型独特,配置给力,但由于战略的偏差,最终未能把握住这股东风,留下了市场的遗憾。
是这些企业家不给力吗?似乎也不是。
像拜腾汽车的创始人毕福康,被称为“宝马i8之父”,在宝马工作过二十年。
前有制造业的丰富经验,后有腾讯、一汽、宁德时代和富士康的百亿投资——依旧没改变惨痛的结局。
甚至一些品牌,还背靠“大厂”,一众消费者都笃定绝不倒闭。
但持续的亏损下,依旧改变不了裁员、停产、解散的命运。
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?
说明了买车这个事,不要迷信光环,要买就要买大品牌,经过时间检验,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那种。
才能避免,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。
02 买多
所谓的“买多”,是指选择那些月销量稳定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销售数量的车型或车企。
这不仅是对品牌实力的一种认可,也是对车辆质量和市场接受度的一种投票。
毕竟,说一千道一万,销量是一辆汽车最核心的指标,没有之一。
说白了就是,稳定的销量,不仅意味着该车型,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,同时也预示着其后续的保值率,以及服务支持的可靠性。
正如一条河流,经过长时间的流淌,必然有其合理的道路。
销量高的车型也是如此,它们经过了时间的考验,证明了其性能与价值。
特别是选购新能源时,稳定的销量还代表了成熟的制造工艺、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较高的用户满意度。
此外,高销量的车型,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也更强,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。
一旦需要更换车辆,就会发现,那些曾经热销的车型,往往更容易出手,价格也更高。
相反,像威马、高合这样的品牌,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,打骨折都卖出去。
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!
03 不买新
“不买新”是一条对于消费者而言,极为重要的指南。
它提醒我们在选择汽车时,应谨慎对待那些,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牌。
汽车工业的复杂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,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背后,是对数十万种零件的严格把控,和无数次的试错改进。
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,都可能成为影响车辆性能,甚至安全的隐患。
以威马汽车为例,早期一批新车,在充电方面遇到了难题:车辆无法充满电,而原因竟然让车企和供应商一时难以查明。
这不仅说明了汽车制造中的复杂性,也反映出新品牌在经验积累,和问题应对上的不足。
虽然后续通过与电池供应商的紧密合作,找到了解决方案,但这个过程中,无疑增加了车主的不便和焦虑。
此外,汽车制造的“人机物料法环”极为复杂,从设计、制造到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,都需要高度的精密度和严格的标准。
对于新品牌来说,尽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才,但团队间的默契与磨合需要时间积累。
初期产品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,如电机噪音、车辆异响等,甚至一些更加严重的技术缺陷。
因此,选择汽车时,避免购买新品牌,不仅是一种谨慎,也是对自己投资的一种保护。
总的来说,虽然最近的汽车市场很火,性价比很高。
特别是有很多新品牌的加入,给市场添加了很多热度,同时,外形还很炫酷。
但心动之余,还是等等,坚持“买大、买多、不买新”,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和教训。
原创文章,作者:scorpi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xgjw.com/zixun/4152/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