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最近几年,混动汽车一跃而上,登上了舞台的中央。
毕竟,相较纯电而言,它既保留了前者的优点,又完美的融合了燃油车的特色——使得续航里程,不再是个难题。
然而,正当混动汽车站在风口上,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时,一股逆流悄然而至。
有人大胆预言,用不了5年,混动汽车就不再吃香了,它的“花期”会比我们想象中短暂。
这是为什么呢?
第一个原因在于,续航里程很快会迎来突破。
虽然当下的痛点是,电池完全不可靠,稍微温度低点,续航就“作妖”了。
要是放在北方地区,还会闹出“水土不服”——可能标定600公里的电车,天寒地冻直接就折半了,让人不是一般的郁闷。
此外,目前的电车,还面临着能量密度有限的问题。
说白了就是,在相同的体积下,电池的能量密度,已经达到了一个暂时的极限。
现今纯电动车型,无论它们多么先进,装载的电池容量大多在100度电左右。
这意味着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它们的续航能力也就700多的样子。
如果考虑到实际的情况,也许跑个500多公里就不行了。
就这个情况,怎么看都没有混动给力。
然而,时间正在逆转一切,半固态电池的即将推出,会为电车带来曙光。
譬如,上汽集团宣布,他们将在今年5月发布的智己L6车型中,搭载130kwh的半固态电池,预计续航将超过1000公里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
也就是说这个电池,放在中大型suv身上,续航都能有930公里了。
就这个数据,北方都可以开始用电车了,何况南方。
而且,这还只是开始,以后还会有固态电池。
随着这类技术的普及,谁还去用混动呢?
第二个问题,就是充电速度即将迎来飞跃。
虽然大部分人还在叫苦不迭,觉得充电太慢了,别说你续航1000公里了,就算2000公里又如何呢?
需要补能时,依旧很痛苦!
毕竟,不是每个人都有家充的,在不能“睡后充电”的情况下——充电,是每一个电车车主都绕不开的坎。
身为电车车主的我,其实完全理解这样的问题,因为很多时候,我也感同身受,不胜其烦。
一些时候,甚至会质疑自己购买电车的正确性,要是继续使用燃油车就好了。
然而,情况的改变比想象中来得迅速和猛烈。
譬如2019年时,保时捷的电车Taycan才搭载了800v高压充电技术,旨在提高电车的补能问题。
5年过去了,当初谁也没预料到,这个技术已经走入千家万户,很多20万左右的车型,都开始搭配800v高压充电了。
结合超充桩来看,差不多20分钟就能充满80%的电量了——算上路程距离,甚至不比加油慢。
另外,不要觉得超充桩的建设是难点,是难题,很多大型的公司、机构都在加大其中的投入。
像华为就作出决定,将在2024年底之前,建设完成10万根液冷超充桩,最快能将补能效率提高到每秒1公里。
此外,国家电网也在加大投入,但凡有国网的地方,都能看到充电桩。
毕竟,这么好的机会,能抢抢中石油、中石化的业务,怎么可能不会卖力?
最后,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是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。
回望过去,油价的上涨就像是悄无声息中的潮水,不知不觉已经淹没了很多人的预算。
从2000年的3.03元/升,到如今的8元一升,油价的年均涨幅达到了令人咂舌的4.13%。
按照这个趋势,五年后的油价可能会攀升至9.79元/升。
面对这样的数据,电动车的经济优势,开始变得愈发明显。
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因为全球已知的石油储量约为3000亿吨,按照当前的消耗速度,我们大约只能维持50年。
这个数字听起来或许有些遥远,但不容忽视的是,其中易于开采且成本较低的石油资源,其实相当有限,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,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。
也就是说,9.79元/升的价格也许只是理想情况,到底会有多贵,真的难以预料。
基于这样的情况,燃油和混动车型的吃香程度,往往会不断降低。
总而言之,混动汽车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,它在特定时期,架起了燃油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桥梁。
然而,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演变,或许会越来越不吃香。
对此,我们可以拭目以待!
原创文章,作者:scorpi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xgjw.com/zixun/4225/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