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3年,英国工程师Joseph Diplock设计了一种四轮驱动系统,拉开了四驱汽车的序幕。
随后的83年里,这项技术迅速发展:
先是荷兰的Spijker兄弟,制造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四驱汽车;而后,保罗·戴姆勒为了艰难路况,完成了首辆四驱越野车;
紧接着,二战期间四驱汽车不断发展…直到1980年日内瓦车,奥迪推出Quattro车型,为乘用车四驱技术开创了新篇章。
如今,四驱汽车已经成为了高端汽车、豪华汽车的标配,深受众多精英的青睐。
但有趣的是,现在不少人却认为,新能汽车买四驱,其实是一种“智商税”!
这是真的吗?对于电动车来说,四驱到底有没有必要性?
和几个业内人士探讨了下,他们表示:首先我们需要搞懂,四驱车到底有啥优势。
01 四驱车的优势
关于四驱车,朴实的观念可能会认为:无非是多了一套动力系统而已,从而使四个车轮,都能同时转动。
然而,现实并非如此简单。
因为四驱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非常复杂,涉及到一个动态的动力分配机制。
简单来说就是,现代四驱汽车配备电子控制单元(ECU),这些控制单元可以实时分析「车辆速度」、「轮胎转速」、「车轮转角」等数据,动态调整每个轮胎的扭矩输出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路况。
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就是:在湿滑、泥泞或结冰的路面上,系统可以检测到哪些轮胎失去牵引力,并将动力转移到其他仍有牵引力的轮胎。
这样,四驱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就大大增强了。
此外,当车辆进行急转弯或高速行驶时,四驱系统能够有效地分配动力,给到需要最大牵引力的车轮,从而保持车辆的平衡和稳定,避免过弯翻车的风险。
在越野或复杂地形中,四驱车也能更容易地克服障碍,如爬坡、越过石块等。
因为这些典型和独特的优势,所以四驱汽车,广泛的用于豪华汽车和越野车身上。
听着特别美好,但它的存在,就没有缺陷了吗?
02 四驱系统的缺陷。
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,四驱系统也不会例外。
首先,成本问题是四驱系统最直观的缺陷了,可能没有之一。
毕竟,相对于两驱汽车来说,四驱汽车有更多的动力系统,更复杂的控制单元。一旦出现故障,修理费用会非常昂贵,且不只是高出一点点。
譬如,部分车友提到过,相对于二驱车而言,四驱迟早会出现ptu故障,修理费大约是6500元的样子。
此外,重量和效率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因为相对于两驱车而言,四驱系统显著增加了车辆的重量——这对于燃油车,意味着更高的油耗;对于电动车,则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减少。
以主流电车来看,在100度电池包的加持下,两驱车能达到700公里的续航,而四驱车就只剩下650公里的续航了。
那具体来看,放在电车上,四驱技术是不是智商税呢?
03 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?
我认为不是,但实话实说,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。
因为电池技术没有迎来突破的当下,四驱对能耗的影响,简直不要太明显。
说白了就是,同等电池容量下,四驱汽车相对两驱汽车,续航往往要打9折,怎么看都不划算。
虽然增程/混动汽车似乎影响不是很大,因为有了油箱的缘故,续航里程特别长。
但从现实的考量来看,依旧意义不大。
因为油车时代,两驱汽车的主要问题是动力不足,所以增加了额外的动力源,以提高性能。
但到了电车时代,动力不仅不存在不足了,甚至还存在过剩。
说白了就是动辄零百破5的加速度,还要4驱干嘛?难道天天在城市飙车吗?
此外,随着电车技术的发展,一些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,如扭矩矢量控制,已经能够在不增加额外机械部件的情况下,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输出,实现类似四驱的效果。
这不仅减少了重量和成本,还避免了传统四驱系统,可能带来的能效下降问题。
至于应对极端地形,从目前的城市路况来看,似乎也用不到。
总的来说就是,四驱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,固然也有其优势,但从成本、重量、能效等方面来看,未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。
毕竟,很多优势在电车上不是很明显,缺点却放大了很多。
因此,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,盲目追求四驱技术的情况下,可能真的如部分人所说,是一种“智商税”。
对此,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!
原创文章,作者:scorpi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xgjw.com/zixun/6642/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