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北新经验网首页
  2. 科技

从跟随到领跑,国产“续命舱”成民用天花板,外媒:很难追赶

“中国正在从规则的跟随者,逐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。”

日前,宝马集团宣布,将豪掷6.5亿欧元(折合约51亿人民币)改造位于德国的慕尼黑工厂,并在2027年底前彻底停止生产燃油车,向纯电动车产能全面升级。消息一出,业内人士纷纷猜测:宝马似乎预测到了油车的颓势,是否要开始复刻中国新能源发展之路?

事实上,不仅是宝马,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似乎都正在向我国靠拢。以生命科技领域的“明珠”——高压氧舱为例,昔日技术遥遥领先的日产氧舱,在我国头部生科企Rejuve lab(以下简称Rlab)的自主研发突破下,“顶端”位置已然易主

据业内人士透露,日企正在加班加点搭设1.9倍大气压的民用氧舱生产线,试图追赶我国。有网友质疑“还来得及吗?”

从跟随到领跑,国产“续命舱”成民用天花板,外媒:很难追赶

01辉煌散去,西方能追上我国吗?

据路透社报道,依照宝马集团的规划,2025年起,慕尼黑工厂才开始全面停止生产燃油发动机,在此之前,将依旧专注油车赛道。

这一规划不禁让网友激情发问,“2027年起正式造电车,这怎么追得上我国新能源的迭代速度?”“宝马到时还能维持‘领跑’地位吗?”

同样落于下风的还有西方的高压氧舱技术。高压氧舱,曾凭借Tel Aviv大学研究团队实验一炮而红,实验中所展示的拉长中老志愿者25年生存年限的潜力,使其迅速在中老需求群体中走俏。

此前,日本作为高压氧舱领域的“领头羊”,早早就研发出了1.3倍大气压的氧舱,凭借其在压强领域的领先技术,将单台开出1400万的天价,一举收割我国近90%的需求人群,顺势抢占我国超80%的市场。

从跟随到领跑,国产“续命舱”成民用天花板,外媒:很难追赶

然而,随着国内知名生科企Rlab联合国内复旦等顶尖学府的专业研究团队,一举冲破了技术局限,据该企业官网信息显示,目前国产氧舱压强已经突破性地拔高到了1.9,与此同时门槛降落98%。

短短两月间,国产氧舱订单暴涨425%,一举夺回我国近七成市场。业内人士表示,依据我国的技术迭代速度,等日产1.9倍大气压氧舱落地,我国氧舱的新发展似乎也未可知。

事实上,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这条路,我国走了很久。

02从追随者,到领跑者

早年间,我国氧舱工厂技术尚未完全成熟,只能造出1.1倍大气压的民用氧舱,且体积庞大不适合摆放于客厅中,整体成交额可谓是屈指可数,几度在倒闭边缘徘徊。

然而,转机在去年出现,Rlab另辟蹊径,从压强上一举完成技术突破。据了解,1.9倍大气压的民用舱成功打破日产压强的历史记录,因在2倍大气压的规定范围内,压强越强效能越显著,被业内戏称为“全球民用氧舱压力天花板”。

从跟随到领跑,国产“续命舱”成民用天花板,外媒:很难追赶

目前,大部分国内需求人群似乎倾向于选择压强高的国产。据了解,在Rlab高压氧舱问世后短短两个月内,预定量上涨了近60%。

尽管在企业官网的预约体验步骤稍显繁琐,但预约用户已排到了2周后,其中82%为35-55岁的中年男性,部分体验者甚至从全国各地直飞上海,只为亲身体验其效能。“体验了几次,确实睡觉变安稳了,每天早上起床都感觉精力充沛。”45岁的陈先生坦言。

此外,据该企业的研发人员透露:除了1.9个大气压的民用高压氧舱,他们还研发出了3-5个大气压的多人高压氧舱,计划将其作为杀手锏出口至海外,冲击海外高压氧舱市场大本营。

与氧舱的境遇相似,我国刚开始造车时国内市场早早被外资占领,但我国却换了思路,大力发展电动车,并成功夺回我国大半市场,硬生生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。

不得不说,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迭代,我国的制造实力也在逐步被西方所认知。

从跟随到领跑,国产“续命舱”成民用天花板,外媒:很难追赶

03越来越多“中国智造”,正在出现

目前,随着国产制造逐渐从“跟跑”到全球“领跑”,不论是上述的新能源车、民用氧舱或是新兴科技领域,近几年市场份额都有着显著增长。

自2010年来,我国在全球的制造业比重跃居世界第一,正式加入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。不仅如此,据WTO最新数据显示,从市场看,我国2023年自研品类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“中国智造”可谓遍布世界。

如HUAWEI,比亚迪等企业一般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用实力,给西方狠狠上了一课,告诉世界何为“中国智造”与“中国技术迭代速度”

原创文章,作者:scorpi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bxgjw.com/keji/3325/.html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